文/魏文一(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現任康橋健康管理主任)
在日本,慢性病又稱為「生活習慣病」,可見慢性疾病與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息息相關。在台灣我們常常聽到許多慢性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未能在年輕時就建立起良好生活習慣是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
不良習慣偷走健康
若您曾參加過老同學的聚會,您很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許多人可能過去是身材勻稱的運動好手,現在可能已經挺出了啤酒肚;有些人看起來老了很多,有些人看起來與多年前同窗唸書時並無什麼改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析,「生活習慣」決定了我們50%的健康結果,其次才是先天的基因與遺傳各佔20%。短時間看起來對我們並沒造成多大的影響或改變,但實際上,這是對我們的「健康資源」的一種浪費,如果不良生活習慣發生的頻率越高、累積的歷史越長久,對健康資源的消耗與危害當然也就越大,身體長期暴露在這些健康危險因子之下,比別人更早老化、面臨「慢性病」提早報到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揮別壞習慣+提昇好習慣=
健康促進
在健康管理的過程中,對生活習慣的認知是很重要的。辨別生活習慣對健康是「加分」或「減分」,再來決定健康促進活動中應該增加或加強這個習慣?還是應該減少或消除這個習慣?讓壞的習慣慢慢減少消失,讓好的習慣逐步建立在你的生活當中。譬如說「日行萬步」,不但可以消耗日常多餘的熱量,對於身體肌肉力量與新陳代謝也能有所幫助,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力行」的好習慣,當然每個人的狀況與做法可能各有不同,但慢慢增加運動的時間或頻率,好習慣就會漸漸地爲我們的健康資源加值。而「暴飲暴食」則是壞的不健康習慣,透過吃飯細嚼慢嚥、注意餐點的份量、營養是否均衡則可以減少吃得太撐、消化不良的壞結果產生。
或許有些人對現在的健康狀況不滿意,常常聽到有人說:「因為我為了工作,才把身體弄成這樣。」其實健康亮黃燈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唯有從現在就積極正視自己的健康,追求好習慣來爲健康儲值,身體才能擺脫慢性病的危險因子;現在就去分析生活中的好習慣和壞習慣,並與您的醫師或健康管理師一起討論解決之道。
對健康有疑慮,也許你可以找人問問看:https://www.med-net.com/zh-TW/askExpe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