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康健雜誌,作者 / 彭仁奎 )
每年,我都必須檢視數千份的健檢報告。而在我的門診中,也常常有病人憂心忡忡地拿著一本精美的高階健檢報告來就醫。通常,病人的焦慮程度、陪伴的家屬人數,會與健檢報告的紅字(異常結果)比率成正比。
「醫生,我明明覺得好好的,為什麼紅字那麼多?」
「醫生,囊腫是不是腫瘤呀?我是不是應該去看腫瘤科?」
「醫生,我的大腸瘜肉多久要追蹤?會不會變成惡性?」
「醫生,為什麼我每次驗尿都有潛血反應?」
「醫生,我的血糖偏高是不是甜的東西都不能吃?我會不會變成要去洗腎?」
(查看更多:看看醫師怎麼回答常見的健檢問題)
如果家屬也很焦慮,診間內的問題就滿天飛。甚至夾雜一些家屬趁機「衛教」病人的話語,新仇舊恨一次傾巢而出。
「我老早就叫你不要抽菸,你看你的肺都黑掉了…」
「醫生,我每次都勸他要喝我打的精力湯,他就是不喝。拜託你勸他喝。」
「我女兒每次從美國帶回來的ooxx產品,聽說對身體很好,他從來不吃,每次都放到過期。醫師,你說這樣對嗎?」
「你看,健康X點靈的OOO老師就有講過了嘛!你根本就沒在聽嘛!醫生,你再跟他講一次。」
明明自己花了大錢,或者是子女出錢(一種孝心的表現),做了一套那麼詳細的檢查,為什麼換來的是緊張擔心、輾轉難眠、家人嘮叨、與無數次的門診追蹤呢?
明明健檢報告越印越精美、內容越來越豐富、也理應接受過醫師的解說與指導,為什麼還是搞不清楚健檢報告的重點呢?為什麼還是那麼害怕紅字呢?
要正確認識健康檢查,有三個重要的觀念:
1.健康檢查的正確名稱是「疾病篩檢」。檢查正常不保證一定健康,檢查異常不代表一定有病。
2.各種檢查都有其優缺點,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檢查。
3.漫無目的、亂槍打鳥的檢查,換來的只是沒有重點的醫療需求與恐懼。
以上三個觀念背後,有一個核心問題必須去瞭解:「紅字」是怎麼來的?反過來問:所謂的「正常值」到底是如何定義的?
(查看更多:生命不同時期會有不同健檢需求 今年你做了嗎?)
一般不外乎以下五種方法:
(1)這個正常值,本身就是該疾病診斷的「黃金標準」。比如說:「病理切片報告」之於癌症診斷(良性就是良性,惡性就是惡性)。當然,您還是可以去探討這份病理報告的品質是否理想,不過這就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2)這個正常值,來自與「黃金標準」比較後,根據統計上的調校,所找出的相對合宜數值。(很抽象吧!)比如說,任何抽血檢驗的「腫瘤指數」,就會面臨統計方面所謂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率、陰性預測率、…的問題。
(3)直接用統計上的極端值來當作異常值,依據常態分布的假設,把異於一般人的數值(如:遠離平均兩個標準差以上者)挑出來。這就好像100個學生參加考試,總會有5個學生變成第96~100名。(但是這5個學生,未必真的很差,不是嗎?)
(4)與預後(如:心血管風險、死亡率)連結,所找到的一個風險明顯轉折的數值。比如說:血糖、血壓、膽固醇、…就屬這類型。
(5)根據極其有限的證據所推估出來的。如果這個檢查剛剛問世、或者很冷門不被主流所接受,那麼其正常值往往是推估出來的,甚至是被有心人士所直接定義的。
比如說,某些黑心健康產品的廠商,會利用一些未經驗證的檢查或問卷,幫民眾篩檢。正常值隨廠商自己設定,那當然會驗出一些所謂「異常」的人。這時再把他們通通找來治療、或者嘗試某高價產品,這樣就達到商業目的了。各位讀者,對於這種「製造疾病」、「操作恐慌」的檢查,您能不謹慎嗎?
瞭解了正常值的來源,您就會知道,其實這些紅字背後,隱藏了許許多多的玄機。因此,檢驗數據與影像報告,絕不能取代專業醫師的診斷。尤其,許多疾病的診斷,是需要考慮到病史、時序關係、因果推論、以及前後比較的。
也因此,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參考值」代替「正常值」的說法。「正常」與否,不應該由冷冰冰的健檢報告來定義,而是應該由受檢者與醫師共同檢視報告、詳加推敲、再來做最後判定。此外,千萬不要用「點餐」的心態、漫無目的地胡亂選擇檢查項目,否則會「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來分析成垃圾,多驗多煩惱。
這些年來,我也發現許多健檢機構,傾向把檢驗的參考值訂得很狹窄,造成受檢者的報告很容易出現紅字。這當中有很多原因,很值得我們好好玩味。
面對健檢報告的紅字(異常),有五個重要的因應方法:
1.搞清楚「輕重緩急」,也同時觀察這個健檢機構的後續服務品質。
2.瞭解「紅字」的原因:究竟是病、正常的變異、還是檢體品質問題?
3.要做功課,完成後續追蹤規劃。
4.馬上調整亟需改變的生活習慣或健康觀念。
5.避免不必要的限制。
面對紅字,首先要能分辨出後續追蹤處理的輕重緩急。這時候,這個健檢機構的解說醫師就責無旁貸。此外,一旦需要後續處理,是否能夠直接給予協助?或者提供合宜的轉介?這也很關鍵。(重點不在於燈光美氣氛佳、護理人員漂亮、點心好吃咖啡好喝……好嗎?)
關於檢體品質,我覺得必須再三強調。
以尿液為例,理想的尿液檢體一定要新鮮(2小時內)、足量(裝到試管的標線處),並且盡可能減少干擾。常見的干擾包括:外陰部不夠清潔、驗尿前一天性行為或劇烈運動、生理期、沒有收到中段尿(去頭去尾)、攝取維他命C。由於許多受檢者為了同時空腹驗血,根本難有尿液,所以我一般都建議:先抽血,再喝水,然後自然地收集中段尿送檢。
此外,許多公司行號的大量員工團檢,也常常在檢體品質與控管方面出問題,這是很值得深思的。(比如:若公司總是用最低價格標來選擇健檢機構,難保品質方面不會出問題。)
瞭解紅字的輕重緩急與背後的意義之後,就應該擬定後續的追蹤計畫。在時序方面,可以分類為:馬上、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追蹤者。在內容方面,請消去不需追蹤的異常狀況(或者早已確診、詳細評估完成者),然後思考有沒有哪些項目可以融入原本的例行性門診當中。這時候,如果能有一位自己的「家庭醫師」來幫忙,那就更理想了!
健康檢查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您更有效率地管理健康,並找到促進健康、遠離疾病的方法。
然而,反覆的檢查並不會讓人更健康,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否則,健檢結束之後,菸照樣抽、酒照樣喝、夜照樣熬、體重照樣增加,這樣花錢健檢有何意義?反過來說,如果因著健檢的結果,造成生活緊張兮兮、不必要的限制一大推,那麼或許未來數字會好看一點點,但是賠上了生活樂趣與心理健康,這樣值得嗎?(查看更多:預算少少?醫師建議:第一次健檢,這2個項目最重要、CP值最高)
相信經由以上的解說,大家對於充滿紅字的報告,應該比較有心得去面對了。
如果您覺得認同、卻還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懂的話,沒關係,這也是正常的。我誠懇推薦您最關鍵的一招:去找一位學有專精、願意好好關心您的「家庭醫師」吧!
若對於健檢報告紅字有疑慮,快上醫師諮詢平台問醫師▼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