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素食是什麼?網傳魚素、素食等飲食方式能降新冠中重症風險是真的嗎?
台灣本土新冠病毒病例至今已破400萬人,造成7,829人死亡,雖然目前感染人數似有下降的趨勢,但未來突破感染力、傳播力都大於目前主流BA.2病毒株的BA.4、BA.5變異株也進入台灣,恐怕不能排除未來再次爆發流行的可能性。
除了做好防疫工作、盡可能避免群聚以外,目前似乎沒有更加積極的手段可以預防;此外也因為新冠病毒後遺症治療方法尚未有定論,讓許多人深感不安。
面對疫情,或許我們可以先將目光聚焦於個人保健,培養良好的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讓身體更加健康、免疫力更好,可望幫助降低染疫時的病情嚴重程度。
近期的一項研究就針對生酮飲食、素食、地中海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等多種飲食方式統計,發現其中有兩種飲食方式,實行者的新冠中重症風險比其他族群更低,分別低了六~七成左右。
不過專家認為,透過飲食幫助預防新冠中重症有其可能性,但也不能排除有其他因素存在,一起來了解原因。
研究發現素食、魚素主義者患新冠可能更不容易中重症
以醫學院聞名全球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近期一項研究,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2021;bmjnph-2021-000272. doi: 10.1136/bmjnph-2021-000272觀察到食用較多蔬菜、魚類的族群有較低的新冠病毒中症、重症風險。
其中愛吃蔬菜的族群新冠中重症風險可望降低七成左右;不吃肉但會以魚類為主食,同時也經常吃蔬菜的族群也降低六成左右的中重症風險。
研究小組成員指出,飲食和新冠病毒嚴重程度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有待更多後續研究來確認,並不一定要急著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但多吃蔬菜、魚類對健康的幫助是久經考驗的,因此不妨可以將這樣的飲食方式列入考慮。
此項研究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6個國家服務於醫療現場的醫師、護理師共計2,884人為對象,統計它們2020年7月17日~9月25日之間的染疫情況,期間有568人被感染。
研究小組設計的問卷,統計了受試者在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前1年之中的飲食,大致有下列幾種:
1.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以植物為主,但並非完全素食的飲食方式。
2.生酮飲食。
3.素食主義(Vegetarian diet):
4.地中海飲食。
5.魚素主義(Pescetarianism):素食但會吃魚肉,不吃其他肉類。
6.舊石器時代飲食法(Paleo eating):
7.低脂飲食。
8.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9.高蛋白質飲食。
10.其他。
11.以上皆非。
結果發現其中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族群,包括完全素食者及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法,可能較其他類型的飲食更不容易中重症,機率大約降低73%左右。且如果是吃很多蔬菜、但會以魚肉為主食的魚素主義者,風險也大約能降低59%左右。
另外,實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高蛋白質飲食的族群,比起上述吃大量蔬菜的族群,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可能會較高。
日本鶴見診所理事長、醫師鶴見隆史也過去也曾在文章中指出,有研究發現攝取較多蔬果、豆類、根莖類、全穀的族群,比起愛吃紅肉的族群較不易染上新冠病毒、死亡,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和腸道環境有關。
腸道和人體免疫力息息相關,健康的腸道能活化對免疫功能來說非常重要的「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能同時殺死細菌、癌細胞、病毒等侵入人體的病菌,但若是吃太多肉可能會讓腸道環境變差、使自然殺手細胞的功能減弱,人體免疫力也可能因此降低。
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對預防新冠病毒有益,「飲食」可能只是其中一環
素食者、魚素主義者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中心的族群,攝取的蔬菜、大豆、豆類、堅果類往往較多,攝取的紅肉、加工肉品很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團隊從數據中推測,攝取植物性食品以及魚類是有可能幫助預防新冠肺炎轉為重症的。
但團隊同時也坦言目前的研究尚不足夠,還是要靠日後的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來證實。
針對此研究,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食品與營養科學系教授岡特‧庫努(Gunter Kuhnle)則認為,平常經常吃植物性食物、魚類的族群,往往有著較一般人高的健康意識,可能除了飲食外,平常也有運動等各方面的健康習慣,因此也不能排除較低的新冠中重症風險可能是多重因素所致。
再加上這次研究的規模不大,而且只在6個國家進行,舉個例子:德國和英國的飲食習慣差異相當大,比較難單純的比較。
不要認為飲食健康就高枕無憂,建議要適度運動並且避免肥胖,能幫助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癌症等諸多健康問題。岡特‧庫努認為做到這些,對預防新冠病毒來說應該會是更有效的方法。
另外也提醒您,全素可能會有缺乏維生素B12、D、鈣質、鐵質,或是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等風險,若不知素食取代常規飲食的族群最好可以先向醫師、營養師等專家諮詢,如何達到均衡營養的攝取,不宜冒然茹素。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者:江俊宜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