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醫聯網編輯部
肺癌長年蟬聯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是奪走最多人性命的「沉默殺手」。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患者若在第四期(晚期)才被診斷,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但若能在第一期發現並及時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 7 至 9 成。
近日,一位知名童星出身的台灣演員50歲驚傳因肺腺癌四期病逝的消息,再度引發社會關注。醫師指出,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有咳嗽、胸悶或血痰等警訊時,往往已是晚期。
肺癌為什麼這麼致命?早期無聲、發現太晚
肺癌可分為兩大類:
- 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約九成,生長速度較慢,但容易被忽略。
- 小細胞肺癌(SCLC):僅約一成,惡性度高、轉移快。
肺臟沒有痛覺神經,早期即使有腫瘤,也不容易出現明顯不適。等到出現慢性咳嗽、喘、胸痛、體重下降、血痰等症狀時,往往已屬晚期。由於肺部是人體氧氣交換的關鍵器官,一旦癌細胞轉移至骨頭、腦或肝臟,治療就變得極為困難。
肺腺癌患者逐年上升 不抽菸也可能中標
過去大家認為肺癌是「吸菸者的專利」,但現實並非如此。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近三成肺癌患者從未吸菸,其中多為女性與中年族群。
常見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 有家族病史者,一等親曾罹患肺癌者風險高出兩倍。
- 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油煙、空氣污染或粉塵環境中。
- 曾患有慢性肺病、肺結核或長期肺部發炎。
- 女性非吸菸者,也與荷爾蒙及基因突變有關。
專家提醒,「不抽菸也不代表安全」,尤其是女性與上班族,若長期暴露於密閉空間或油煙環境中,更要提高警覺。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早期發現率提升數倍
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與傳統胸部X光相比,LDCT可偵測出小於1公分的微小結節,能提早發現癌變徵兆。
根據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LST)研究,針對高危險族群每年進行LDCT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0%。台灣也自2022年起,針對下列族群提供公費LDCT篩檢:
- 50至74歲,有30包年吸菸史(每天1包×30年)。
- 50至74歲,一等親曾罹患肺癌的非吸菸者。
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 延長晚期患者生命
肺癌治療依分期與基因型態而異:
- 早期(第1~2期):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化療或標靶藥物。
- 中晚期(第3~4期):常結合化學治療、放射線、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
目前醫師會透過EGFR、ALK、ROS1、KRAS等基因檢測,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使治療更精準、副作用更少。而免疫療法則利用PD-1/PD-L1 抑制劑,活化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讓部分晚期患者得以延長存活期、改善生活品質。
肺癌預防與保健 從日常做起
想降低肺癌風險,除了定期健檢外,還要從生活中做起:
- 戒菸、遠離二手菸:任何形式的菸害都是高風險來源。
- 保持空氣流通:烹飪時開抽油煙機,減少油煙吸入。
- 多吃蔬果、抗氧化食物:如花椰菜、番茄、莓果等。
- 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可強化免疫力與肺功能。
- 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50歲以上或家族有病史者。
不要讓沉默的肺癌成為遺憾
肺癌可怕之處,不在於難治,而在於太晚被發現。這位童星出身的演員在盛年病逝,提醒了所有人:即使外表健康、沒有抽菸,也可能成為肺癌受害者。
醫師強調:「定期健康檢查與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別等到身體出現警訊才後悔,而早一步檢查,就可能多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