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營養素,疾病找上門:你不可不知的健康警訊

缺乏營養素,疾病找上門:你不可不知的健康警訊

作者:醫聯網編輯部

在現代社會,雖然食物選擇多樣,但「營養素缺乏」依舊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問題。很多疾病都與長期缺乏特定營養素有關,不僅會導致不適症狀,更可能引發慢性病或嚴重後遺症。以下我們就來盤點幾種醫學上常見、和營養素缺乏密切相關的疾病,讓你能更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

 

維生素D缺乏與骨質疏鬆、骨軟化症

維生素D有「陽光維生素」之稱,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關鍵。它能幫助鈣質吸收,如果缺乏,骨骼會變得脆弱。許多人長時間待在室內,加上防習慣普遍,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相當常見。

  • 相關疾病:骨質疏鬆症、骨軟化症、兒童佝僂症。
  • 常見症狀:骨骼疼痛、容易骨折、下肢變形(兒童)。

鐵質缺乏與缺鐵性貧血

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元素,缺乏時會影響血液攜氧能力。女性因為經期失血,加上素食者攝取來源不足,是高風險族群。

  • 相關疾病:缺鐵性貧血。
  • 常見症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頭暈、指甲凹陷(匙狀甲)。

維生素B群缺乏與神經、血液疾病

維生素B群包含多種成員,對能量代謝與神經功能都很重要。

  • 維生素B1(硫胺素)缺乏:會導致腳氣病,出現四肢無力、水腫與神經病變。
  • 維生素B12缺乏:可能造成惡性貧血與神經病變,常見於素食者與腸胃吸收不良患者。
  • 葉酸缺乏:與孕婦胎兒神經管缺陷有關,也會導致巨紅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C缺乏與壞血病

維生素C是強效抗氧化物,也參與膠原蛋白合成缺乏時,會造成血管脆弱與傷口癒合不良。

  • 相關疾病:壞血病。
  • 常見症狀:牙齦出血、皮膚出現斑、關節疼痛、免疫力下降。

鈣質缺乏與骨骼疾病

鈣質是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分,也參與肌肉收縮與神經傳導等功能,台灣人飲食中乳製品攝取不足,鈣質普遍偏低。

  • 相關疾病:骨質疏鬆症、抽筋(肌肉痙攣)。
  • 常見症狀:長期缺鈣會骨量流失、牙齒鬆動、夜間小腿抽筋

鎂缺乏與心血管疾病

鎂是穩定心律與神經功能的重要元素長期缺乏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 相關疾病:心律不整、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
  • 常見症狀:心悸、抽筋、焦慮、偏頭痛。

碘缺乏與甲狀腺腫大

碘是合成甲狀腺荷爾蒙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過去台灣曾因缺碘導致「大脖子病」,後來政府推動加碘食鹽才改善。

  • 相關疾病 : 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低下。
  • 常見症狀:頸部腫大、怕冷、倦怠、體重增加。

維生素A缺乏與視覺疾病

維生素A對眼睛健康尤其重要長期缺乏會影響夜間視力,甚至導致失明。

  • 相關疾病:夜盲症、角膜乾燥症。
  • 常見症狀:夜間看不清楚、眼睛乾澀、皮膚乾燥。

缺乏與免疫、傷口癒合問題

鋅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參與免疫系統與細胞修復。

  • 相關疾病:免疫力低下、不孕症、生長遲緩。
  • 常見症狀:味覺異常、掉、傷口癒合緩慢。

維生素K缺乏與出血傾向

維生素K參與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會讓血液不易凝固。

  • 相關疾病:出血性疾病。
  • 常見症狀:皮膚青、牙齦或鼻子容易流血、手術後出血不止。

營養素缺乏與疾病對照表

結語

營養素缺乏看似是小問題,但長期下來會累積成嚴重疾病建議民眾日常飲食均衡,適量補充蔬果、全、乳製品、堅果與蛋白質來源;對於有特殊飲食習慣(例如素食者)或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營養攝取。如果飲食上難以補足,建議適度使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