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疾病大爆發!台灣11、12月最常見流行疾病一次看懂:流感、RSV、諾羅病毒全解析

冬季疾病大爆發!台灣11、12月最常見流行疾病一次看懂:流感、RSV、諾羅病毒全解析

作者:醫聯網編輯部

每到 11、12 月,台灣正式進入冬季傳染病的高峰期。氣溫驟降、室內活動時間增加,加上病毒在低溫環境中更容易存活,使得許多呼吸道與腸胃道疾病開始升溫。對家中有幼兒、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的人來說,冬季更是需要特別注意健康管理的時節。

台灣冬季最常見的七大流行性疾病,包含流感、RSV、新冠、諾羅病毒、腺病毒、腸病毒及漿菌等。

一、流感:冬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疾病

流感幾乎每年在台灣都是 11 月開始升溫,12 月至隔年 2、3 月是最主要高峰。典型症狀包括:高燒、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痠痛與極度疲倦。多數人能自行恢復,但對高風險族群(65 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孕婦、幼兒)來說,流感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甚至重症。

預防重點:施打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若出現高燒與明顯全身不適,建議 48 小時內就醫,有機會使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

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嬰幼兒冬季最大威脅

RSV 是台灣每年秋冬固定會流行的病毒,其中 11、12 月是主要高峰。RSV 對成人通常是輕微感冒症狀,但對 2 歲以下幼兒卻可能造成細支氣管炎、喘鳴、呼吸急促與肺炎,是嬰幼兒住院的重要原因。

家長特別注意以下警訊:

  • 呼吸急促、胸壁凹陷
  • 持續喘鳴
  • 食慾下降、活動力變差
  • 孩子睡覺時呼吸不順

若出現以上狀況,務必要儘速就醫。

三、新冠病毒(COVID-19):冬季仍會明顯升溫

雖然疫情已趨平穩,但 COVID-19 已呈現類似流感的 季節性冬季上升趨勢。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咳嗽、畏寒、倦怠,有些人還會出現腹瀉或味覺異常。重症風險仍集中在長者與慢性病患者。

健康提醒:若家中有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接種新冠疫苗追加劑,並在出現症狀時儘速篩檢,提高治療及防重症的效果。

四、諾羅病毒(冬季嘔吐病):校園與團體生活常見群聚

11 月至隔年 3 月是諾羅病毒的主要流行季,傳播速度非常快,僅需少量病毒就能造成感染。典型症狀為突發性嘔吐、腹瀉、腹痛、噁心,有些人會有輕微發燒。

學校、幼兒園、餐飲業和團體生活場所特別容易爆發諾羅群聚

民眾易忽略的特點:

  • 諾羅病毒 不需要吃到潔食物也會傳染
  • 症狀改善後仍可能排出病毒
  • 嘔吐物的氣溶膠也會傳播

預防方法:勤洗手、避免生食、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食物需充分加熱。

五、漿菌感染:咳不停的原因之

黴漿菌常在秋冬造成校園群聚,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但 咳嗽常持續 2 甚至更久。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胸悶或喘,有些孩子會因劇烈咳嗽而影響睡眠。

漿菌主要以飛沫傳染,雖然多為輕症但若久咳或 X 光檢查發現肺炎,就需要使用特定抗生素治療。

六、腺病毒感染:冬季略上升、症狀多變

腺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但冬季略有增加。它可能造成多種症狀,包含:

  • 上呼吸道感染
  • 結膜炎(紅眼睛)
  • 腸胃炎
  • 發燒與喉嚨痛

兒童族群最常受到影響,尤其學校與安親班容易因密切接觸而傳播。

七、腸病毒:冬季仍有小波流行

雖然腸病毒大流行多出現在春夏,但冬季仍可能出現第二波上升。多數以輕症為主,如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手腳紅疹。

  • 危險徵兆需提高警覺:
  • 嗜睡、意識不清
  • 肢體無力
  • 持續嘔吐
  • 肌抽躍
    若出現以上症狀,必須立即就醫。

冬季疾病高風險族群

以下族群在 11、12 月特別容易受影響:

  • 嬰幼兒(RSV、腺病毒、諾羅病毒)
  • 65 歲以上長者(流感、新冠)
  • 孕婦
  • 慢性病患(心臟病、糖尿病、肺病)
  • 前線工作族群(老師、醫護、服務業)

冬季防疫五大重點: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最實用方法

  1. 施打疫苗(流感、新冠)
    是預防重症與住院最有效方式。
  2. 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對預防諾羅病毒與腸病毒特別有幫助。
  3. 有症狀戴口罩並避免到人多密閉處
    可降低流感、RSV、新冠與黴漿菌的傳播。
  4. 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清潔消毒
    尤其是學校、補習班、托嬰中心。
  5. 注意高風險族群健康變化
    若出現高燒不退、呼吸急促、嚴重嘔吐、精神不佳等警訊,務必儘速就醫。

掌握冬季常見疾病,提高警覺才能安心過冬

台灣 11、12 月是呼吸道與腸胃道疾病的高峰期,但只要掌握疾病特徵、做好疫苗接種與日常防護,大部分疾病都能有效預防。面對冬季疾病上升的趨勢,提前準備就是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最重要關鍵。

推薦閱讀